close

節錄於"鈔票的重量"一書

        有一個被多數投資人誤用的數字:本益比,本益比是股價除以每股淨利,教科書或一些媒體會告訴我們本益比越低越好,但是我認為這是個錯誤且危險的「過度簡化概念」。首先,股價是反映投資人對一家公司未來的營運預期,然而每股淨利卻是過去已經發生的經營績效,以宏達電為例,這家公司都會在每年的一月初提早公佈前一年的每股淨利,換句話說投資人可以用每年一月初的股價除以前一年全年的每股淨利算出本益比,宏達電從94年到98年的本益比(年底收盤除以當年eps),分別是20、11、11、9、12,另人驚訝的是宏達電94年的本益比最高,可是如果據此投資宏達電,在95年卻可以獲得五年來最高的年報酬率,反之當投資人在97年年底算出宏達電的本益比為近年最低的9倍,而去進場買進宏達電,98年的投資報酬率恐怕會讓投資人相當失望。


       有興趣的投資人可以找尋更多本益比與股價表現沒有關係的更多證據,也很難證明企業盈餘多寡足夠支撐股價漲跌而不去顧慮總體經濟狀況,EPS的高低顯然也和股價高低沒有絕對關係,如果將EPS與本益比視為證券分析的核心價值恐怕會讓人無所適從。

        理由很簡單,除非投資人有辦法估算或猜測出一家公司未來一年的營運績效,否則用過去已經發生的數據去當成未來價格波動的漲跌實在是過於武斷,分析過去已經發生的財務數據的目的不是在於其「絕對數字」,而是要去探索其相對變化,比方說EPS逐計消長趨勢,營收的消長幅度等「相對變化」的數字。

       本益比的用法除了必須得用「未來的估計數字」當計算基礎之外,還得視市場水準而定,如果貨幣供給額屬於低度成長的年代(如2001-2005,或2008),其本益比的空間就會下修,如果是屬於高成長的貨幣供給期間(1999、2007或2009),則合理本益比就可以往上調整;此外,有些行業的合理本益比區間相當低,如電子設備商、中小型零組件、營建公司等,也就是說,投資人不能拿聯發科或鴻海的高本益比,去認定其它低本益比行業處於「股價委屈」的階段。


Source: http://www.wretch.cc/blog/bonddealer/1666404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inancialrepor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